砖雕和汉画像砖历史
汉画像砖,可以说是砖雕的一个艺术**峰。汉代注重厚葬,因而很讲究墓葬内部的点缀,留下了丰厚的什物与研讨资料。入门者可参阅如下著作:傅惜华《汉代画像全集》,古砖雕,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讨所1950年印行。段拭《汉画》,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。萧亢达《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讨》,文1物出版社1984年版。夏亨廉、林正同《汉代农业画像砖石》,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。顾森《中国汉画图典》,人物砖雕,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版。蒋英炬、杨爱国《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》,文1物出版社2001年版。
砖雕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等图案,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,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,这是我国几**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,传统砖雕精致细腻、气韵生动、较富书卷气等特点。
制砖:中国砖雕较常使用专门烧制的青砖,均采用颗粒较为细腻的黏土或者河底沉淀的污泥为原料,有时还应用特殊的烧制工艺,平顶山砖雕,务求成品质地匀净、软硬适中、不含气孔。例如徽州砖雕用砖只采取新安江北岸z优质的黏土。制成砖块还必须经过打磨才可以使用。
打样:把设计稿拓印在涂抹过石灰水的砖面上,或者在砖块上直接画稿,兰花砖雕,调整基本布局及比例。
打坯:用凿子或刻刀粗略勾勒画面的轮廓,分出基本层次。
出细:运用多种工具,铲、刻、挑等计划相结合,刻画细节。
砖雕通常保留砖的本色,不另行染色,但也有少量砖雕彩绘处理。因此雕花匠需要刻出多个层面,利用光照产生的阴影加强艺术效果。明清是砖雕发展的高峰,匠师可以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砖上可以透雕9个层面。而青砖以外的砖材由于材质关系,所雕出的层面不及青砖多。
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、照壁、墙面的装饰。由于青砖在选料、成型、烧成等工序上,质量要求较严,所以坚实而细腻,适宜雕刻。在艺术上,砖雕远近均可观赏,具有完整的效果。